轉眼間連假又要結束了。
回首這五天,好像什麼都沒做,就覺得自己好像很廢,可是即將又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事情,又很想要逃跑。
像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?
多年前我大概列出了幾個方法,整理如下:
1.想像最好的自己:想一下自己最喜歡自己的時候是什麼時候?如果沒有的話,有沒有「稍微比現在喜歡多一點點自己」的時候?稍微描述一下那時候的自己是怎樣的。描述完之後,再感覺一下自己的心情如何。
2.寫感恩日記:簡單的來說就是感謝這五天以來,陪你一起度過的人,感謝他們陪你一起耍廢、狂歡、走過那些瘋狂的日子。你可以把特別想要感謝他們什麼部分也寫下來。如果不知道怎麼感謝的人,可以翻翻之前的塗鴉牆我有寫一個通用的版本。
3. 三分鐘呼吸空間:調整一個舒服的姿勢,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面,給自己三分鐘的時間靜下心來,這當中如果你覺得身體哪一個部分緊繃、或者是無法專心,再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面,給自己3分鐘的時間,回到當下。
4.慢慢開始比較快:你可以在今天晚上把明天要用的東西先準備好、甚至是提前開始看要工作的東西,讓自己進入狀況,不過睡前的兩個小時請讓自己保持在盡量放鬆的狀態,以免越看越焦慮。(這個非常適合那個會提前焦慮起來放的人)(糟糕現在講好像太晚了)。
5.去按摩或泡澡:這是我最近發現的新招數。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靜下心來,單純是靈魂跟和自己的感受分離開來,所以會有一種煩躁、漂浮的感覺。一個和身體感覺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去按摩/泡澡,你會確切的感受到身體的重量還有疼痛。
我自己覺得按摩還有一個很有用的地方在於,花個幾百塊去給人按摩,會換來30分鐘左右寧靜的時刻(前提是那個按摩師傅很安靜不跟你講話的話),在這個時刻當中,你什麼事也不能做,只能夠躺在按摩床上,然後感受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,腦袋裡面會飄過很多的念頭、有很多的想法,也是在這個時刻,你有機會真正的和自己相處。不想花錢的話,泡澡也是一個選擇,把手機放在你沒有辦法碰到的地方,在這一刻你只和自己相處。
平時,我們總是把日子過得汲汲營營,所以當暫停要變成重新啟動的時候,就會有所焦慮。
。
「不停說話的人其實是害怕孤獨。」在《為自己出征》當中有這麼一段話,我發現,「不停忙碌和擔憂」的人,其實也是害怕孤獨,因為怕自己如果停下來了,就必須面對那個「空空」的感覺(有人懂這種感覺嗎?🙋♂️),所以只好馬不停蹄不斷逼迫自己做某些事情。遺憾的是,忙完終究還是需要面對那個空虛的感覺,逃避很有用,但是總不能一輩子逃避。
「⋯⋯(像這樣一種時候)鼓起勇氣留下來做你該做的事情,會是你這一生中最大的勝利。」書上說,該來的總是要來,需要面對的總是要面對,有時候眼睛一閉,牙齒一咬,關關難過關關過(但關關不說),疼痛是成長唯一的入口。
睜開眼睛之後我們又要工作了,想像你可以用2.0的自己,帶著一點點淺淺的微笑去上班或上課,展開新的一年的第一個工作日。
但願歲月有光,
照亮你我如星火一般的盼望。
#假日完結 #收假症候群 #為自己出征